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

  • 山慈菇图片
  • 山慈菇的功效
  • 山慈菇的作用
  • 山慈菇的配伍及治病验方
  • 山慈菇的副作用
  • 山慈菇的真假鉴别
  • 山慈菇的食用方法
性寒;味甘、微辛,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于痈肿疔毒,淋巴结结核,蛇咬伤 。
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等的假鳞茎 。前者习称“毛慈姑”,后者习称“冰球子”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生产于贵州及四川,假鳞茎入药,称"山慈姑"或"毛慈姑", 药材又称毛慈姑 。
山慈菇图片
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
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
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
山慈菇的功效
性味归经
甘、微辛,凉 。归肝、脾经 。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磨敷之 。”
《本草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 。解诸毒,蛇虫、狂犬伤 。”
《本草新编》:“山慈菇,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 。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菇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 。或疑山慈菇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 。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 。”
痈疽疔毒,瘰疬痰核
本品味辛能散,寒能清热,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 。常与雄黄、朱砂麝香等解毒疗疮药合用,治疗痈疽发背,疔疮肿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如紫金锭(《百一选方》),内服外用均可 。
癥瘕痞块
本品有解毒散结消肿之功,近年来本品广泛地用于癥瘕痞块和多种肿瘤 。如以本品配伍土鳖虫穿山甲、蝼蛄等同用,治疗肝硬化,对软化肝脾,恢复肝功,有明显效果;若与蚤休丹参栀子浙贝母柴胡夏枯草等制成复方,对甲状腺瘤有较好疗效 。
此外,本品尚有很好的化痰作用,如《奇效良方》中以山慈菇与茶同研调服,治疗由风痰所致的癫痫等证 。
山慈菇的作用
抗痛风作用
秋水仙(Col)是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的唯一抗炎剂,对痛风急性发作有特别显着的治疗效果,也是有效的预防药 。Col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对其他关节炎只偶尔有效 。
抗炎作用
Col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炎性水肿,抑制肥大细胞中组胺的分泌,提高白细胞内cAMP的水平,抑制炎症时多核白细胞释放溶酶,抑制多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反应及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有利于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及减少炎症介质对组织的损伤刺激 。
抗肿瘤作用
Col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酰胺(由Col经氢氧化铵水解而得,Colchicine amide)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都有抑制作用 。
抑制疤痕增殖
复方秋水仙碱离子导入法对人体皮肤瘢痕增殖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
防止粘连形成
用手术方法造成家兔坐骨神经损伤性炎症的病理模型及肠粘连模型,观察秋水仙碱的作用,结果表明秋水仙碱肌内注射每日125μg/kg,连续给药 4星期,对神经周围组织的粘连、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护肝作用
单用雌二醇能使雌鼠对抗较大剂量四氯化碳的毒性作用,与单用秋水仙碱治疗组有显着差别 。
清热散结作用
通过临床观察对颈部淋巴结长期服用都能逐渐消失 。证明它有清热软坚化结的作用 。
解毒化痰止咳作用
通过治疗燥热型矽肺18例,观察服慈菇汁前,皆有咳喘胸痛,口干舌燥,干咳痰紧,脉弦数 。通过3个月的慈菇汁口服,都有不同程度的燥热证候缓解,充分证明慈菇的解粉尘毒、化纤维结节作用 。
提高机体免疫力
多糖体非特异性抑制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从而提高了宿主对癌细胞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反应能力而发挥了机体的抗癌效能 。
其他作用
Col还能增强或延长催眠药的作用,增加中枢抑制药的敏感性,抑制呼吸中枢;增加拟交感神经药的反应,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使血压升高 。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导致充血,甚至发生出血性胃肠炎 。
山慈菇的配伍及治病验方
山慈菇配伍应用
配苍耳草
苍耳草味辛,苦,性微寒,功能发汗散风去湿 。二药配伍,一偏于走里,一偏于走表,功能清热祛湿,化痰解毒,宜治风热咳嗽,湿热郁肺等证 。
配青黛
青黛咸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又能消肿 。青黛偏于清热解毒,山慈姑偏于散瘀消肿,两药相配,功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上焦毒盛,咽喉肿痛 。
山慈菇方剂制剂
紫金锭(《百一选方》) 本品,五倍子,千金子,红芽大戟,麝香 。上药研细末,用糯米煮浓饮和药,薄荷汤磨服 。功能解诸毒,疗诸疮,利前窍,治百病 。
治结核丸(《中药与处方手册》) 本品,连翘,漏芦,土茯苓,红大戟,双花 。研细末,制丸 。治痈疽发背,丹毒,淋巴结结核 。
治肿瘤方(《中药与处方手册》) 本品,莪术,三棱,柴胡,蒲公英,草河车,丝瓜络,瓜萎,生甘草 。水煎服 。治乳癌等恶性肿瘤 。
九三七散(《临床常用中药手》湖南) 山慈菇,山蕾瓜,七叶一枝花,青黛,冰片 。共研细末,少许吹喉,治咽喉炎,扁桃体炎,自喉等 。
山慈菇的副作用
副作用的临床表现为:中毒后与急性砷中毒所见相同,有流涎、咽喉烧灼感 。恶心、频繁呕吐、剧烈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便血、脱水、休克、烦躁不安、昏迷、少尿、血尿,严重时可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疲乏、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并可出现上升性麻痹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肌肉明显松弛,瞳孔散大,血压升高,脉快而弱,以后可出现心力衰竭和发绀等 。
山慈菇有毒,主要含秋水仙碱,内服吸收后,秋水仙碱在体内氧化成二秋水仙碱,侵犯消化道、泌尿系,可产生严重的刺激症状,造成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抑制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麻痹,触觉不敏感,降低体温 。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运动障碍,增强对拟交感神经药物的反应 。收缩血管和通过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作用,引起高血压 。兴奋神经元,改变神经肌肉的功能 。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碱可抑制正常的细胞分裂,抑制骨髓,秋水仙碱的作用与亚砷酸相似 。
山慈菇的真假鉴别
山慈菇又称山茨菰、鹿蹄草,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等的假球茎,前者又名毛慈菇,后者又名冰球子,都为药典所载的品种,多生于山沟阴湿处或岩石上,每年5~6月份采挖 。挖取假球茎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寒,味甘微辛,有小毒,入肝、脾二经,具有消肿、散结、化痰、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疔肿、瘰疬、喉痹肿痛、虫蛇咬伤等症 。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小白及冒充山慈菇,使用时注意鉴别 。
真品
干燥假球茎呈圆球状尖圆形或稍扁平,直径1~2厘米 。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细小皱折,顶端有一圆形的蒂迹,腰部有下凹或突起的环节,俗称“腰带” 。假球茎周围被有或疏或密的金黄色丝状毛须或黑色细须;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粗糙,为黄白色;闻之略有香气,口尝之味淡,遇水有黏性 。
伪品
小白及外观呈不规则扁圆形,爪状分枝不明显,多干瘪,表面黄褐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同样坚硬,但断面角质样;闻之气微无臭,口尝之味苦 。
现代药理对山慈菇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菲类、联苄类及少量苷类、木质素类、黄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血栓形成、降压、抗菌作用,以及乙酰胆碱受体M3的阻断作用,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和对造血系统的作用,而伪品小白及虽与山慈菇为同科植物,但不具有这些功效,故不可取而代之 。
山慈菇与慈菇的区别
慈菇是一种菜农种植的蔬菜,类似芋头、藕之类 。南方多有种植 。
山慈菇是一味中药,基本是野生的 。南方农村常把它晒干,有咽喉疼痛时刮一些山慈菇的粉末含在口中,常能治愈 。
光慈菇为较常用中药,味辛,甘;性寒 。有小毒,春、夏二季挖取 。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主要成分含秋水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淀粉 。山慈菇为少常用药物,性味,味甘,微辛,性凉,无毒,夏、秋二季挖取 。主产于高频区海拔200~350米四川、贵州等地 。主要成分含粘液葡萄糖及甘露聚糖等 。其药源少,产量低 。
山慈菇的食用方法
拔丝山慈姑
主料:山慈姑400克
辅料:芝麻10克,鸡蛋清80克
调料:白砂糖100克,植物油40克,淀粉(豌豆)20克
做法:
(1)山慈姑去皮,切块 。
(2)鸡蛋清放入适量干淀粉和水做糊,将山慈姑放入糊中挂芡,再逐块蘸上干淀粉后待用 。
(3)将山慈姑块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时,用漏勺捞出,油锅仍用小火保温 。
(4)另一净锅内加少量油、白糖及清水,用文火熬至糖水将要拔出丝时,迅速把山慈姑再投入原保温油锅内复炸,随即用漏勺捞起,倒入熬糖水的锅内,迅速翻拌,边翻拌边均匀地撒上芝麻,即可装入涂过油的盘子内 。
养生功效:拔丝山慈姑具有养阴润肺,清热止血的功效 。适用于治疗咳咯血、潮热盗汗 。
板栗牛肉

主料:牛肉(肥瘦)250克,山慈姑100克
辅料:栗子(鲜)50克
调料:大葱10克,姜5克,料酒5克,酱油5克,盐2克,白砂糖5克,花生油10克
做法:
(1)板栗、山慈菇去皮洗净,切块,山慈菇块入沸水中氽2至3分钟后取出 。
(2)牛肉洗净,切块,与10克鲜橘皮一起放入铁锅中,加水同煮,待牛肉将熟时取出 。
(3)取另一锅加花生油少许,入牛肉、山慈菇、板栗、姜末一起翻炒,再加入适量料酒、酱油、精盐、糖和汤,烧到肉酥,出锅即可 。
养生功效:此菜具有健脾补胃,理气化痰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喘咳日久、年老体弱、纳差便溏、倦怠乏力 。
【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阅读